外语学院承办第四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21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推进教育教学创新的号召,进一步深化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升北京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5月17日,由外语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二届北京高校人工智能辅助英语教学案例大赛决赛顺利举行。经过层层选拔,11名参赛教师脱颖而出,集中展示研究生英语教学创新成果。

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雷韶华发表致辞。他对各位领导、专家、教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大赛主办方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强调,本次大赛作为首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赛事,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北京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师教育理念更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外语教育教学创新融合发展,打造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研究生英语教师队伍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他预祝本次比赛圆满成功,成为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平台,为研究生英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赛分为初中级职称组和高级职称组进行,来自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分会的10名专家担任评委。在初中级职称组比赛中,来自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的6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运用线上平台和人工智能工具,展示了研究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测评、反馈及提升路径,同时探索了教师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角色定位。

在高级职称组比赛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的5位教师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设计、文本分析、辅助阅读、测评打分、编写教学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革新在教育伦理上的挑战。

在点评环节中,北京师范大学郭乙瑶教授肯定了参赛教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积极实践,以及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良好探索。她强调,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语言教学时,要积极思考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边界,以寻求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张英教授在点评中肯定了高级职称组各位选手的表现。她认为,参赛教师的教学重点、亮点突出,并能够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有效地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扩充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她指出,在使用最新技术的过程中,要把握“AI+教学”的双刃剑效应,注意扬长避短。

经过综合评分,来自清华大学的李昕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彭宇两位教师分获初中级职称组和高级职称组特等奖。大赛另设一等奖、二等奖和最佳效果奖、最佳技术应用奖、最佳创意奖。专家评委在现场为各位获奖选手颁奖。


外语学院院长李芝在总结中向各位获奖教师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评委和工作人员的付出表示感谢。她指出,今天的比赛构建了外语教育教学的新图景,展示出人机协同的教育生态进化。她建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师应注重把握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各自的优势,坚守育人为本,从而形成双向赋能的共生关系,更有效地实现创新发展。

第四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二届北京高校人工智能辅助英语教学案例大赛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旨在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形成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打造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支撑教育强国战略与教育现代化,同时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为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发挥推动作用。
撰稿:陈宇
图片:陈宇
审稿:雷韶华 李芝